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正文

当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遇上光

作者:时间:2020-11-13点击数:

当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遇上光

普利兹克奖得主安藤忠雄说,如果他的作品中有一个始终不变的追求,那么就是光线。安藤在建筑中对于光线的巧妙安排使得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微妙的变换。有些时候,墙壁平静地等待着能够展现倒影的时刻;有些时候,水反射的光线映在建筑表面使其变得生动。安藤将日本传统建筑与现代主义建筑的语汇相结合,为批判地域性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建筑作品尊重每一个场地的文脉,将地域认同的概念与空间,材料和光联系起来。在他的作品如光之教堂,小筱邸住宅和水御堂中均有体现。日式障子墙的漫射光线在其他文化中有着不一样的诠释方法,例如,从罗马古老的万神庙穹顶上的圆洞中倾泻下来的日光。安藤丰富的想象力最终造就了光明和黑暗的空间序列,在他设计的皮诺当代艺术基金会中得以体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公民被禁止出国旅行,这个禁令于1964年解除。次年,24岁的安藤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前往欧洲。他的罗马之行,尤其是对万神庙的参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他决定要继续做一名建筑师。安藤来自日本,这个国家对于阴影和微妙之物的看重在谷崎润一郎的书 In Praise of Shadows 中被称赞。因此,万神庙中随着时间沿着穹顶和地板而变化的刺眼光线是非常陌生的。日本人温和的感受力被定义在投射过障子门的模糊光线和穿越了花园和游廊的柔和日光中。相反地,万神庙穹顶中央清晰的切口代表了一种追求最大光线的夸张表达,其中充满了光线,刺眼的光不可避免。

将古代几何学直接运用到安藤的建筑手法中可能性并不大,但是营造更加夸张、戏剧化的氛围的想法却影响了安藤的众多项目,包括博物馆、寺庙等等。位于大阪茨城县的光之教堂(1989)并不像万神庙一样直接与天空相接,但它体现了安藤用强烈的手法处理光影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日本传统建筑中非常少见。他通过礼拜空间后墙上的十字形槽实现了差异。最初,安藤并不想在十字形槽处使用玻璃分隔,而想通过其直接连通内外,这也会加强光之教堂与万神庙的联系。但是冬天的气候条件使得这个想法最终没被实现。

万神庙的突出形象在札幌的Makomanai Takino 公墓上的大佛再次出现。当参观者到达通往佛像所在圆形空间的通道尽头时,与万神庙中相似的顶部圆形切口变成了佛像的头顶光环,这个手法展现出了安藤对于不同亮度、空间和景观的巧妙组合。蓝天环绕着巨大的白色佛像;用于墙壁,天花板和地面的冷调灰色混凝土表现出了安藤建筑中的同质性。正是这种建筑语言使得安藤的建筑手法从现代西方建筑中常用的的白色立方体中独立出来。

安藤在墙壁和天花板之间设计的缝隙在一天中随着时间变化产生诗意的光线节奏。这些缝隙是日光漫射的通道,倾泻的日光打破了混凝土的完整表面并将垂直面与水平面分离,从而增强了空间的深度。光线渐强的时刻很短但产生的效果十分强烈。当阳光非常靠近墙面并产生一层浓烈的阴影时,就会出现这种效果。在小筱邸住宅(1984)中,这种效果有两种变化,光线首先沿着直墙,后来延伸至弯曲墙面。沿墙面对角线的阴影分割了光线照射在墙面上的区域,并加强了日光的夸张效果。维特拉会议中心中的直墙面与曲墙面也有类似的氛围营造,其内部独特的阴影使时间变得有形。

在水之教堂中,窗户上的十字架拉近了教堂会众与水中的十字架的距离。根据方向的不同,十字架沿着太阳的轨迹,其影子在地面上缓缓移动。同样的手法也被运用在神户的4x4住宅中。关于在窗户上运用十字架主题的不同手法的项目位于美国,在那些项目中密斯·凡德罗的影响似乎更明显。芝加哥住宅,曼哈顿公寓,伊利莎白大街152号公寓楼中都将窗户设计为被纤细的垂直线条分隔的玻璃。因此,在地上可以看到平行的阴影线。

在建筑周围设置反射池是安藤增强建筑活力的重要设计手法之一。例如位于西条的光明寺(2000)拥有的矩形反射池,沃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2002)中利用反射池强调建筑的轻盈性。安藤还在德国诺伊斯的兰根基金会美术馆(2004)用反射池创造使人印象深刻的入口环境:到了晚上,当玻璃幕墙后的混凝土盒子建筑从内部发光时,建筑物就像漂浮在反射池上;在白天,参观者可以在兰根基金会美术馆的三个悬臂式屋顶下面享受反射池中的波光粼粼。

水御堂位于淡路岛,安藤以完美的方式实现了对光的编排。路线的开始是由两片一曲一直的光滑的混凝土墙限定的空隙,上方是开放的天空。白色砾石满铺在地上,投下的阴影映在地面上创造出第一个光影场景。游览路线接下来通往圆形荷花池,在这里,水上倒影以柔和的波浪映射着天空。矩形入口的狭缝将视线向下引导至黑暗中。直的混凝土墙面反射着来自天空的微弱蓝色,向下将进入漫射红色光区域。下层的朱红色木质屏风将刺眼、凉爽的蓝色日光转变为了温暖的散射光。

当到达主祭坛时,还有一个明显变化:光不再从上方而来,而是从前方传来,将信徒吸引到光和圣殿中。这一系列的空间浓缩了水御寺内的朝圣之旅——一个纯净的白色通道,下到黑暗之中,被鲜红色唤醒。这鲜红色如血一般,象征着生命。

美国建筑学教授亨利·普拉默(Henry Plummer)将在水御堂朝圣过程类比为出生:“在经历了黏稠的、深刻的、红色的体验后,穿过黑暗的通道,探出地面,穿过羊水进入干燥的空气中,回到白天的淡蓝色光线中,就是要唤醒那些远远超出了我们瞬时记忆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